客家菜

私人廚房筆記,僅供參考。未經同意,請勿轉載。

小時候不知道每天在家吃的就是客家菜,滿以為別人家吃的菜色也和我們家一樣

老房子的廚房後面有一個大磚竈,是後來才有的。想必是爸爸特地為媽媽請人來量身訂作的。 在這個傳統式的大竈裡,在我整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中,不知做出了多少令人難忘的家鄉味。媽媽用它來蒸粽子燜落花生蒸山芋頭和毛豆。 隨著季節變換,我們家總是會收到村人們送來的農穫,有時候是一麻袋的毛豆;有時候是一竹框的山芋;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全家人圍著剛剛燜熟的一大鍋落花生,一面說笑著一面吃著香甜多汁的花生。那些花生有的還連著根莖,那種新鮮的香味從離開家鄉後就再也遇不到了。

客家小炒

梅干扣肉

清蒸肉丸

油雞絲

五彩蝦仁

蒸釀豆腐

蒜泥白肉

北菇燉圓蹄

封肉

腐卷

竈下拾集

 

客家小炒

材料:乾魷魚1條、五花肉100g、豆腐乾2塊、芹菜或蒜苗1支
調味料:紅蔥頭1t、醬油2T、糖1t、酒、辣椒、蔥各少許

作法:

(1)乾魷魚放冷水中泡3小時左右,待軟剪成小條;豆腐乾切條,五花肉燙熟、切絲備用

(2)起油鍋爆香紅蔥頭,把材料陸續放入快炒,加入調味料,再放入芹菜或蒜苗稍微炒兩下就可以起鍋了。
註:客家小炒原創意是以手邊現有的任何食材切細,加香辛料同炒。因此版本很多種,主材料以魷魚乾和五花肉為主,豆腐乾為配角,口味偏鹹辣。我們家喜歡芹菜清香和蒜苗辛辣,因此兩種版本都很受歡迎。

<回到上面> 

梅干扣肉

材料:三層豬肉300g、梅干菜150g。

調味料:醬油1T、米酒半杯、糖1t、白胡椒少許。

作法:

(1)梅干菜洗淨切碎入鍋炒熟備用

(2)豬肉表面抹少許塩,稍微川燙後另外用平底鍋煎至兩面金黃,取出 用紙巾收乾多餘的油,切薄片。

(3)取一深口碗,先層層鋪上肉片,碗中央填入梅干菜。醬料調勻淋在肉和梅菜上,架蒸籠入鍋大火蒸,水開後改小火蒸約一小時。取出倒扣於盤中,餘汁勾薄芡澆在表面。

註:梅干菜很鹹,一定要水洗並浸泡在清水中除去過多的塩份。三層肉用無油的平底鍋煎過再蒸,這樣吃起來才不肥不膩,和梅干菜搭配味道好極了。

<回到上面>

清蒸肉丸子

材料:細絞里脊肉300g、蔥花、冬菇丁適量。

調味料:醬油1T、酒釀1T、香油1/2t、太白粉、白胡椒粉、薑末各1t。

作法:

(1)將所有材料放入大盆內拌勻,取一丸量跌於掌心之中,跌好的丸子整齊地排放在盤中。

(2)將肉丸子放入蒸籠裡,大火蒸熟約八、九分鐘。不要蒸太久以免肉質變老,上桌前滴兩滴香油即成。

<回到上面>

蔥油雞絲

材料:帶骨雞胸肉 2只、薑片、八角各少許。

調味料:青蔥 3支、醋 1T、糖 1T、塩 1t、蔥油 2T。 

作法: 青蔥切成細絲備用,取一小碗將其餘的調味料拌勻。雞肉用竹籤刺洞以利入味,表面抹塩。盤中鋪八角和薑片,上置雞肉,入鍋蒸熟約 20分鐘。待涼後取出將雞肉剝成細絲,拌上糖、塩、醋、蔥油和蔥絲。

註1:這是媽媽的招牌年菜之一,每年夜的團圓飯少不了這一道滑溜爽口的蔥油雞絲。

註2:蔥油可增添菜餚風味,居家常備。作法如下:燒一杯熱油,入蔥段小火熬煎約5分鐘。待涼後倒入密封罐中放在冰箱保存。

<回到上面>

封肉  

材料:五花肉300g、筍干、蔥3支。

調味料:米酒、醬油、蒜頭、冰糖。(依個人喜好可加入八角或丁香)

作法:

(1)五花肉稍微煎成金黃色,筍干絲燙過泡水,備用

(2)於砂鍋內 爆香蒜頭,先將青蔥(或蒜苗)放入鍋底再放筍干五花肉
(3)所有調味料拌均淋澆於肉上,水加至五花肉上面大火煮開後關小火,燜3∼4小時即可

註:有些地方封肉加高麗菜,但是 我們家封肉是加筍干的

 <回到上面>

五彩蝦仁

材料:草蝦仁250g、洋蔥半個、青、紅椒各半個、香菇3朵。

調味料:(a)蛋白1個、酒1t、塩、太白粉1t、白胡椒粉少許(b)薑片和蔥段適量、黑麻油1滴。

作法:

(1)青紅椒和洋蔥洗淨,香菇泡軟,以上材料各切成丁,備用

(2)蝦仁去腸泥置碗內,加入(a)料放進冰箱醃約20分鐘

(3)蝦仁過油(中低溫)見蝦變色即撈起,另起油鍋爆香(b)料,倒入蝦仁拌炒約2分鐘即成。

<回到上面>

蒸釀豆腐

材料:板豆腐2塊、絞肉150g、荸薺末2T 香菜少許(裝飾用)。

調味料:(a)鹽1t薑末1t酒釀1T蔥油胡椒粉各少許(b)高湯 1/2C鹽太白粉少許

作法:

(1)每塊豆腐切成4小塊,將每小塊中間挖成凹狀。挖出的豆腐和絞肉、荸薺末 和上(a)料拌勻成內餡,稍微摔打使其有彈性

(2)在凹進去的部份灑上些太白粉再填入肉餡抹平,其餘豆腐做法相同。起油鍋,先將豆腐兩面煎成金黃色,再排入盤中上淋(b)料上籠大火蒸約5分鐘即成。食用時灑香菜於豆腐上

<回到上面>

蒜泥白肉

材料:梅條(里脊)肉或三層肉、高麗菜。

調味料:(a)八角、丁香、薑片、蔥段。(b)醬油、蒜茸。

作法:豬肉表面抹少許塩,用高麗菜葉包裹好放入蒸盤內,上置(a)料大火蒸15∼20分鐘。用竹籤插進肉中,不見血水即已熟。肉切薄片,食用時沾(b)醬。

<回到上面>

北菇燉圓蹄

材料:冬菇10朵、蹄膀1只、蒜頭、青蔥適量。

調味料:(a)醬油2T、酒釀1T。(b)冰糖1小塊、昆布水2C(依個人喜好可加入八角或丁香)。

作法:

(1)冬菇溫水泡軟,備用。蹄膀拔出雜毛,入熱水川燙數分鐘。青蔥洗淨,去頭尾切成長段。

(2)蒜頭拍碎,於深口砂鍋內爆香蒜頭和香菇。再放入蹄膀,煎至皮脆有香味時加入(a)料和昆布水,加放上青蔥和冰糖。湯汁需淹過蹄膀,若燉煮過程中水份蒸發,以不燒乾為準,可每隔一陣子再加昆布水。

(3)加鍋蓋文火慢燉數小時至蹄膀軟糯即可。燉好時鍋內水份不宜太多,蹄膀應該入口即化才是成功了。

<回到上面>

腐捲

材料:豆腐皮2張、胡蘿蔔1根、香菇3朵、木耳1朵、絞肉。

調味料:醬油1T、米酒1T、太白粉1T、塩、蔥油和薑末各1t、白胡椒粉少許。

作法:

(1)將胡蘿蔔、香菇和木耳切成小丁和絞肉一起放入攪拌盆中。

(2)加入調味料於(1)中,稍微摔打使其有彈性。

(3)腐皮沾清高湯攤平,每張切成四等份上置約一湯匙量的肉餡,然後兩端折起捲成條狀

(4)腐捲一一排放在有深度的盤中,上籠大火蒸約10分鐘,上桌前淋上高湯。

<回到上面>